高考結束后,接下來最重要的事莫過于成績公布、志愿填報和錄取了。近年來,各種關于報考的概念不斷出現,平行志愿、單獨招生、排名位次......導致考生和家長對這些概念一知半解、似是而非。大部分家長對于志愿填報還處于傳統理念:填報專業可只盯熱門!認為平行志愿就沒有風險!
以下是填報志愿時最常出現的十大誤區,趕快看起來,填報時千萬要避開!要知道高考是預賽,報志愿才是決賽!
誤區一:一門心思想報考名校
請注意:“名牌”大學并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!
有的考生父母認為志愿填報就是填報院校,一份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才能代表成功。
不可否認,“211”、“985”、“雙一流”高校在硬件、軟件上都相對較優越,能考上名牌大學固然是好事,但完全從“名牌”出發選擇高校,不考慮其他因素,則是不明智的。
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來說,在填報志愿的時候,優先考慮的肯定是選擇心儀的名校,然后再從名校里面選專業。但是這樣的填報方式是很欠考慮的,因為名牌大學并不是所有專業都是有優勢的,而普通高校也不乏一些有特色、實力強的專業。
因此,在填報志愿時,父母不要只考慮“名校”,走出非“名校”不報的誤區。
誤區二:不仔細看招生章程
謹記!高考填報志愿別忽視了高校招生章程。
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,“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:高校全稱、校址(分校、校區等須注明),層次(本科、高職或專科),辦學類型(如普通或成人高校、公辦或民辦高校或獨立學院、高等專科學校或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),在有關省(區、市)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,專業培養對外語的要求,經批準的招收男女生比例,身體健康狀況要求,錄取規則(如有無相關科目成績或加試要求、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及投檔成績相同考生的處理、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等),學費標準,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,聯系電話、網址,以及其他須知等。”
從上述內容可見,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各高校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徑,是填報志愿不可或缺參考資料。
誤區三:志愿填報時不用拉開梯度
考生和家長要注意,不同志愿填報方式要區別對待!
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間拉開梯度是非常重要的。就全國來講,目前除高考改革省份外,基本分兩種情況:
平行志愿,在拉開梯度這個問題上,風險有所減小,但也不是不考慮。平行志愿的實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風險,同時更突出了高考分數的作用。以6個院校志愿為例,志愿原則應符合沖、爭、穩、守、保、墊,就是要求考生合理組合志愿,以提高每個志愿的有效性。在考慮梯度問題時,可以使用“沖一沖、穩一穩、保一保、墊一墊”的原則。
順序志愿,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了,填報時要把握兩個方面。首先,第一志愿最關鍵。其次,第二志愿應該重點考慮往年報考人數不足,曾經招過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學校或對二志愿有預留計劃的高校。
誤區四:全部填報熱門、緊俏專業
其實,“冷熱”結合對考生更有利!
考生在選擇專業時,經常會存在一個誤區:盲目擁擠熱門專業。福妹也經常收到提問“今年什么專業熱”,“什么專業是好專業?”,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,只有冷熱的差異。
盲目報考熱門專業,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。
首先,熱門專業分數高,競爭激烈,如果成績不太突出,競爭實力并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,容易落榜。即使僥幸被院校錄取,由于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,自身實力不是很強的話,在就業選擇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難占得優勢,搶得先機。
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“熱門專業”而又不忽視“冷門專業”,“冷熱”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。
誤區五:選專業只看字面意思
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似,實則存在很大的差異。
考生在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,還有一個誤區是,喜歡憑著專業的名稱來選擇專業,而對專業內涵不了解。
實際上,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、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。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似,但實則存在很大的差異。例如”教育學“與”師范”,看似好像都與教育有關,但其實兩者天差地別!
因此,考生在看專業的時候,一定要詳細了解專業的內涵,一般應該了解以下幾方面內容:該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什么,是否屬于特色專業,專業的實力如何,有無碩士、博士點,是否是國家重點學科,在國內同類專業當中居于什么位置,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去向如何等。
誤區六:不服從專業調劑
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院校錄取的機會,但可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。
當考生在報考某院校時分數不占優勢(達到院校提檔線,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),填寫“不服從專業調劑”就意味著學校將會作退檔處理。
每年高招錄取過程中,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在填報志愿時,專業志愿沒有拉開梯度,或全部填報熱門、緊俏專業,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落榜。
對待是否服從所報院校的專業調劑,考生要統籌考慮。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,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準備,甚至有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。但若不服從專業調劑,則有可能失去了進入這個學校的機會。
誤區七:平行志愿沒有風險
平行志愿雖然在一定層面上減少風險,但不代表不存在風險。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:
1.被退檔的風險
被退檔的理由大致有:高考分數在所有被投檔到該學校考生中偏低,而填報專業志愿太高,且不服從專業調劑;考生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填報的專業要求;單科成績過低,不滿足專業對部分單科的要求。
2.定位不準確的風險
一種情況是院校定位太高,院校志愿投檔分均高于自己的高考分,導致無法被投檔;還有一種情況,院校定位過低,失去了沖更好院校的機會。
3.院校志愿之間沒有梯度的風險
院校志愿梯度要根據高考分數和志愿個數來決定,不能過小,過小會導致沒有梯度,造成志愿浪費;也不能過大,過大容易浪費考生的分數,除非在這個區間沒有考生適合報考的院校。
誤區八:選擇專業時不考慮興趣和特長
選擇符合考生特性的專業,揚長避短,才能促進其學有所成。
在選擇高考志愿時,父母固然要考慮到孩子將來的職業規劃,但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他的自身特性。
選擇符合考生特性的專業,揚長避短,才能促進其學有所成,為將來獲得一個理想的職業創造條件,這才是最佳選擇。
誤區九:填報志愿是家長的事
填報志愿時,家長應把志愿決定權還給孩子。
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,而且最好能進名牌大學讀書。這種愿望會在孩子填報志愿的問題上充分表露。
有些父母主觀決定考生的志愿,忽略孩子的興趣、愛好,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在填報志愿的問題上分歧很大,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壓力。
在填報志愿的整個過程中,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參謀,應該把填報志愿的決定權還給孩子。
考入什么樣的學校,上什么專業,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,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上大學的是孩子,而不是父母。
如果父母代為選擇的專業孩子不喜歡,甚至一點興趣都沒有,將來上大學就會造成一個被動狀態,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。
父母關心孩子的未來發展,并對志愿填報十分重視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,父母畢竟閱歷豐富,有社會經驗,把該說的話都說到了,也完全應該。但同時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,爭取達成共識。
誤區十:按照往年錄取分數來填報
考生和家長必須明白,高校錄取分數線是存在波動的。
“老師,今年xx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多少啊?”“我這個分數,能上xx學校嗎?”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報期間,分數是考生和家長們咨詢我們最多的題目。
家長會把分數誤當成衡量的“尺子”,拿孩子的分數“對號進座”。
實際上,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,錄取結束前誰都無法準確知道。
另外,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,有的還有“大小年”現象,即一年高,一年低。
可是目前大多家長還是采用"簡單分數法、兩線差分法",跟隨分數變化大,準確性根本不夠!
考生和家長應該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,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、分數線對應的考生“位次”等。查看近3年的錄取分數進行分析,預測今年分數的大致走向。這件事情需要花費很多時間,僅僅靠高考畢業后的那點時間可能很難辦到,考生和家長可以借助工具快速的定位自己可以填報的院校及專業,查詢往年數據。為志愿填報數據整理節省大量的時間精力!
新高考改革形勢下,高考猛于虎,不僅全力比分數,填報志愿更是關鍵一環,不容忽視!